四川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
小伙伴们,在我们的教师资格考试中课程一章节考查较为广泛,例如课程的概念分类。但是有一个知识点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就是课程理论流派。一般考查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的对应,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程理论流派的概念,所谓课程流派就是指课程研究者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对课程问题所做出的较系统的理解和思考。课程理论流派则是课程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对课程理论认识的某些趋同反映。
在我们的教育史上出现过的三大课程理论流派分别为:
(1)学科中心课程论
(2)人本主义课程论
(3)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一下学科(知识)中心课程论。
【知识展示】
知识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科中心课程理论,是最早出现、影响最广的课程理论。这一课程理论起源于19世纪英国斯宾塞的课程理论和德国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到20世纪上、中叶,其典型代表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知识中心课程论主张有以下几点:
①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为中心,与不同学科对应设置课程,通过分科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科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从而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②以知识的学科逻辑体系来组织编排教材。
③对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不够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接受能力等心理、认知的发展也较少关注。
在了解了知识中心课程论的观点后,我们再来分别讲讲他包含的三种课程理论观点。
(1)结构主义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流派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强调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有学术性的知识作为学科,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所以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
该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是动作表象、图像表象、符号表象的发展过程,重在培养分析性思维与直觉性思维,并唤起学生的创造性发现的智力兴奋。他认为“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提出应以学科结构为核心构筑现代课程体系,使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得以简化、统整和完善。同时在编排课程时,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
(2)要素主义
要素主义课程流派的代表人物是哈弗大学教授巴格莱和校长科南特,他们认儿童中心的课程难以保证儿童知识的获得,于是该流派主张课程是有助于将来应用的“体系化了的人类经验的宝库”,所以他们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以学科课程为中心,认为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
教育的中心应置于文化遗产上,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并且课程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素主义主张以实验为依据的自然科学是基本的学术之一。所以在不同阶段学习的共同要素自然也是不同的:比如小学时期就是锻炼学生的三基,即“读、写、算”、中学时期则是学习新三艺:“数学、外语、自然科学”
(3)永恒主义
由于进步主义教育的非理性膨胀导致基础教育质量普遍下降,美国人纷纷对进步主义教育提出批评,指出进步教育在写作、说话和阅读方面欠缺。于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永恒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和法国教育家马力丹。
永恒主义者从根本上否定世界是变化的,认为中小学课程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应是“不变的学问”,教育的内容是“包含有人类思想的永恒价值的理念和原理”。他们主张教育要用永恒的科学(永恒科学首先是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而达到古典著作水平的书籍)进行理性训练。
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发展理性。所以他们认为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职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往往时过境迁,将会不起作用缺乏价值,因此不是真正的教育。除经典名著外,永恒课程还包括文法、修辞、逻辑、读、写、算思考、交谈知识、人文艺术等。
【知识练习】
1.认为课程的内容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学科课程是向学生提供经验的最佳方法的课程理论是( )。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结构主义 D.后现代主义
【答案】A
2.中小学课程不管过去、现在、未来都应是“不变的学问”,因此学习者要认真地阅读那些经历了许多世纪仍广泛流传的经典著作。这种观点属于课程理论流派中的( )。
A.要素主义 B.永恒主义 C.结构主义 D.存在主义
【答案】B
3.布鲁纳:“任何学科的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智力上诚实的方式,教给任何阶段的任何儿童。”这种观点属于( )。
A结构主义课程论 B.经验课程论 C.要素主义课程论 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答案】A
本文标签:四川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 四川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课程理论流派——学科中心课程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sc.cn/)
《四川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