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幼《综合素质》知识点—21.2
单选题
1.小丽的语文成绩很好,庄老师常常鼓励他多阅读,勤写作,力争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小刚学习基础较差,但篮球打得很好,庄老师就鼓励他将来做一名职业运动员。对庄老师的做法下列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
A.善于因材施教 B.注重学生的全面性
C.善于激发学生自信 D.注重学生的差异性
2.初一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都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学不好,一定不能吧当科学家当做人生目标”。班主任的说法()。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
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 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材料题
1.材料:
一位教师在发现他的学生出现“早恋”现象,巧妙地讲起家乡果园的事情。他说:“我们村子有大片的苹果园,寒暑往来,春华秋实。有一天秋末初冬,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有些要落叶的果树枝上竟然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小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山楂般大小的果子。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了,小果实也烂掉了。小时候,我每每捧着这些小果子发呆。后来,我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了,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了,是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的。今天,同学们的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索。你们是否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呢?”同学们深有感触,“早恋”现象在这个班就此逐渐消失了。
问题:请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14分)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解析】B。题干中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出来的是注重学生差异性,因材施教,与注重学生的全面性没有直接关系。
2.【解析】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题干中的老师没有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打击学生积极性,是错误的。
材料题
材料中老师的教育行为是恰当的,遵循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学生观的相关要求。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的主体,是具有主体地位和主体需求及主动发展可能性的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材料中老师在发现他的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没有采取简单的说教,而是采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悟出其背后的道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的学生观要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老师知道学生在青春期发展时期的特点,在面对学生“早恋”时,没有采取传统说教来简单地处理这一现象,而是采用生活道理让学生自己去感情,充份体现了老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材料中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实例悟出道理,也体现了教师能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总之,材料中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