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证教育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3.“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4.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6.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 )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理性思考
7.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 )。
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8.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9.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10.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11.四岁的丽丽知道明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却不知道自己是明明的妹妹。这种现象体现了
儿童思维具有下列哪种特点?( )
A.可逆性
B.不守恒性
C.自我中心性
D.不可逆性
1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13.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进行划分,迁移可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
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D.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15.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
16.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B.非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
C.感知活动过程
D.思维活动过程
1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8.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
A.奥苏伯尔
B.斯金纳
C.班杜拉
D.韦纳
19.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 )而不注重内容。
A.技能
B.形式
C.方法
D.技巧
20.当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
A.元认知计划
B.元认知监视
C.元认知调节
D.元认知体验
21.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 )。
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后果
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3.学校制度是随便制定的,与国家和青少年的发展没多大的关系。
2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强化在刺激一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5.自我意识是与生俱来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7.一节好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7
28.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9.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
答问题。
30.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信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31.有研究表明,我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成瘾症倾向,青少年学生中患网络成瘾症的人约为3.5%~7%,他们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游戏或与网友聊天,其次是影视音乐等娱乐。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每周使用网络平均38.5小时(而非成瘾者仅为4.9小时);83%的网络成瘾者是开始使用网络一年内出现症状的;网络成瘾者中78%是使用聊天室、网络游戏和新闻组这类偏重双向沟通的功能,而非成瘾者上网多数出于工作或学习的需要,是将网络视为工具。网络成瘾与吸毒一样,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例如,网络成瘾者普遍认为使用网络对他们的学业、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和职业造成中等或严重影响。他们还可能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变化,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出现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甚至会引发心血冠疾病等各种疾患,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辅导。
问题:
(1)请你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分析,谈谈什么是网络成瘾?
(2)请分析家庭、学校和宏观的社会环境会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起到怎样的影响?
(3)你认为应该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引导,才能避免这种常见的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
2.D【解析】为了确保学生的持久发展,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3.D【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D【解析】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主要有教育无目的论、社会本位论(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神学本位论(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题中观点属于个人本位论。
5.D【解析】关键期不同于其他时期,反映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6.A【解析】略。
7.A【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8.D【解析】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因此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9.B【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它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10.D【解析】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 1.D【解析】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12.B【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13.A【解析】形式训练迁移学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理论。
14.A【解析】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法。
15.A【解析】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16.D【解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由知识传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学生的发展。
17.A【解析】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故正确答案是A。
18.B【解析】“Gestalt”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也称完形心理学。
19.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0.C【解析】题干是对常规思维概念的考查。
21.D【解析】考查的是复式教学的定义。
二、辨析题
22.正确。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3.错误。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但是教学不同于智育,二者相互关联又有区别: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24.正确。儿童强迫行为是儿童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在正常儿童的发育过程中也可看到。
25.错误。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其提出者是贾德等人。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1)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27.【答案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8.【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中学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中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有极大的可塑性。
29.【答案要点】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一般来说,学生所学的教科书或教材,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逻辑意义的。
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同时还要有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并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教育理论已告诉我们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因素。虽然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因素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切不可无视生物因素中起至关重要的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作用。因此,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有的学生尽管付出很大代价,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就很可能是由于遗传素质或先天的,遗传因素的原因造成的,强求这类学生也达不到和其他优等生的一样水平,这不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搞不好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使这些学生本来经过适当的教育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不应有的干扰,甚至是负效应。因为这种认识和做法违背了教育科学,忽视了遗传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单一作用。这就如同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达到全校冠军水平一样,有的学生再刻苦训练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什么情况,强求一律的做法。
31.【答案要点】(1)强迫症。
(2)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有人认为,强迫观念与强迫动作是我们无意识地防止具有威胁性的冲动进入意识的一种替代方式。根据小丽的表现等可以推断她可能患了强迫症。
本文标签:四川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预测押密试卷及答案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sc.cn/)
《四川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