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2.理解本文主要内容,提取文中重点信息。
3.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4.感受自然之美,获得审美经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本文主要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难点】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投影仪上展示恐龙化石、三叶草化石和雨花石图片。导入语:同学们谁能说出它们的作用?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具有记录时间的神奇功能。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板书:时间的脚印】
(二)初读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速读课文,找出说明对象,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说明对象是岩石。主要内容是说明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作者将其称为“时间的脚印”。)
(三)深入研读
1.跳读课文,总结岩石的整体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板书 岩石:破坏—搬运—堆积】
2.作者为什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会不会喧宾夺主而对说明对象有所影响?
(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打基础做铺垫的,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
3.小组讨论:请举例说明,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
(①“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这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确实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板书 语言:准确、严密】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写出了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板书:生动、形象】
4.从本文的探究意义上谈谈你所获得的启示。
(岩石就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其实大自然中的一事一物,都是一部蕴含深刻内容的史书。陶先生不过是给我们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来造福人类。)【板书:探究精神】
(四)拓展延伸
分享你知道的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
(如树的年轮、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
(五)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教师寄语:希望同学们能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作业:根据你对岩石的了解,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篇短文,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本文标签:四川教师资格考试 面试教案 四川初中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sc.cn/)
《四川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下一篇:四川小学语文《金字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