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感受“灯笼”的民俗意义和文化色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创作主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法、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分析重点语句。
4.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涵养高雅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重点语句,理解文章创作主旨。
【难点】感受民俗文化的特别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同学们,知道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场景吗?(学生发言)灯笼,在李商隐的笔下是帝都的热闹,那在另一位文人吴伯箫的笔下,它又会有着怎样的形象呢?【板书:灯笼】
(二)整体感知
1.教师介绍作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板书:吴伯箫】
(吴伯箫(1906-1982), 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主要作品《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等。)
2.再读课文,试着加入情感,并借助课下搜集的资料,梳理文章写作脉络。
(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作者吴伯箫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和情感两个角度来抒写灯笼。)
(三)深入研读
1.本文要写灯笼,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事情?
(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2.小组讨论:结合历史材料,说说“灯笼”有什么意义?
(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史况味。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接回祖父,长幼情笃;上下灯学,悉心照顾,母子情深;跟着龙灯跑了半夜,伴着小灯笼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小小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寄寓着作者赤诚的情感。)【板书:文化—雅致 情感—深情】
3.你如何理解“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这句话?
(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板书:爱国主义情感】
(四)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讲一讲有关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名人故事。
(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
(五)小结作业
小结:《灯笼》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语言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作业:搜集其他与民俗有关的散文,进行对比阅读,并说明两篇散文的异同点。
四、板书设计
本文标签:四川教师资格考试 面试教案 四川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灯笼》教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sc.cn/)
《四川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下一篇:四川教师资格证语文《花之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