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40%的淘汰率,我想,这个数字对于每一个参加这次说课比赛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让人紧张,甚至憋不过气来的空前压力。尤其是对于我这个来自乡镇小学的老师,没有城区老师们经常上展示课的丰富经验。说实话,我很紧张。但是,我还是来了。
正如我今天抽到的课文《掌声》(板书)中的主人公英子那样,从一位患小儿麻痹症而自卑的小女孩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变得自信、开朗。我也希望在各位评委老师鼓励的目光中增强自信,谢谢你们。
我对这篇三年级上册的精读课文设计理念,就是多形式地读,读词语,读句子,读文本;个人读,齐读,师生共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增长知识,在读中提高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一句话,在读中成长。
第一个环节初读文本,认读生字词。我让学生自主识字,凭借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板书几个重难点的词语。鼓励他们读词语也要读出理解来。(板书) 如“忧郁”一词,对于只有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是有些生涩的。我让他们先自主学习,鼓励同伴互助,然后交流汇报。通过找近义词“忧伤、伤心、难过”,造句的方 式来增进理解。学生再读,就能读出对这个词的理解来。
第二个板块是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把这些词语放进课文里再读,边读边想:课文讲了谁,讲了她的一件什么事。师生小结:课文讲了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女孩儿“英子”(板书)内心很自卑,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 笑着面对生活”。
通过再读课文,这个故事进一步感动了学生。为了突出“掌声”这个课题的准确,我提出,这个故事可以有很多题目,比如:我的同学英子、难忘的一件事等等。但课文却用“掌声”作题目,让学生说说看,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题目呢?
于是,同学们自然地将文本中关于“掌声”的信息提取出来。如:“当英子站上讲台的时候,同学们给她掌声。当她讲完故事后,同学们又给她掌声。是掌声让英子有了勇气。”“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信中说:‘我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
通过突出“掌声”,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总体把握。我请同学们用浪线勾出这两句话,再读一读。学生交流读出的新感受,为引领学生从英子的变化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掌声改变了英子。那英子以前是怎么样的?同学们找到相关段落读读,想想,议议。这样,英子由于自身的残疾而显得矛盾、犹豫,其实是英子的“自卑”。(板书)
对英子的自卑的了解,转化为同学们的同情、“鼓励”。(板书)当她终于在讲台站定的时候,掌声响起来了,骤然间响起来的,热烈而持久。再读这个片 断,增进学生的理解,引领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情感,也敞开了同学们的心扉。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我想对英子说什么。学生们的爱 心在这里汇聚:“英子,别怕,我相信你!”“没关系,讲不好我们也不会嘲笑你。”……在掌声中,英子鼓起勇气。而第二次掌声则包含着大家对英子表扬、赞 扬、赞美、欣赏……英子由此获得了“自信”。(板书)
英子不再忧郁,不再自卑,她变得自信了。本来就有残疾的英子现在却要学跳舞了。以前是连想不敢想的事,现在竟然敢了。我和学生们一起读第4自然段,一起走进文本,分享一下英子的快乐,感受同学们的善良。
永远难忘的掌声,它让一个有残疾的女孩儿从自卑走向自信。这掌声给她鼓励,给她赞扬,给她信心,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那是来源于全班同学内心深处的一种什么东西呢?“关爱”(板书)。
只有爱,发自心底的爱心,才能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和影响力改变一个女孩。于是,我通过第三个板块,情感激励,以读促悟,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
一个坚强的女孩儿,一群充满爱心的同学,一个温馨的班集体。因为有爱,我们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温暖,并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全体同学读读英子在来信中那充满深情、饱含感激的话。
学生们齐读时,声情并茂,情感释放达到高潮。我为他们鼓掌,有些学生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这时,让他们说说,我的掌声时包含着什么。学生会说:老师的掌声里包含着对我们的赞美;老师的掌声是在鼓励我们。我又问,你们也在鼓掌。你的掌声里包含着什么?
最后,我为学生们在本课学习过程中的精彩表现,为他们的美好的心灵鼓掌,为他们的美好明天鼓掌。我们在掌声中结束这一节课。谢谢大家。
本文标签:四川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 掌声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szg.sc.cn/)
《四川教师资格证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